產業協同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深刻影響著區域發展的質量和成效,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領域。全國政協委員、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建議,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產業協同橋頭堡,建設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,為三地產業協同提供新空間。
“‘十四五’時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,應在三個‘新’上求突破,把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產業協同橋頭堡。”連玉明說,一是加快建設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,為京津冀產業協同提供新空間。進一步放大北三縣區位優勢,加快織密多層次、多模式、多制式無縫連接的綜合交通體系,在形成高密度通勤流的基礎上,進一步促進商務流、信息流、資金流、技術流交互,使兩地建立更加緊密的經濟社會聯系。更為重要的是,著力構建流程相同、要求一樣、標準一致的營商環境,加快政務信息系統改造對接,建立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和數據資源共享清單,協同推進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和“互聯網+市場監管”,盡快實現營商環境一體化。
二是推動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,為京津冀產業協同提供新引擎。連玉明建議,城市副中心以“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”為抓手,強化碳交易中心功能,加快發展綠色金融,創新金融產品,支持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及技術研發。并以此撬動京津冀地區綠色資金相互流動、綠色標準深度融合、綠色能源產業統籌布局,探索“雙碳”協同共治。一方面,以降碳為戰略方向,統籌污染治理、生態保護、應對氣候變化整體性推進,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;另一方面,發揮冀蒙綠色能源富集優勢,通過一體化布局做強新能源產業,加大新能源替代力度,促進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。
三是推動三地自貿區聯動創新,為京津冀產業協同提供新平臺。連玉明說,推動北京、天津、河北三大自貿區聯動創新,至少應發揮兩大作用。首先是通過建立“政策共享、創新共推、平臺共建”的自貿區聯動創新機制,形成京津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平臺,以制度集成創新推動產業協同創新。推進三個自貿區政策互通互鑒,強化改革創新經驗復制推廣交流,共同推出一批創新型、引領型自貿區改革成果。其次是把三個自貿區的體制機制改革,拓展到京津冀腹地區域,充分發揮腹地和市場廣闊優勢,推進要素配置的市場化、國際化,在京津冀地區形成更具競爭力、影響力的產業鏈和供應鏈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