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我國自媒體行業發展迅速。在利益驅動下,滋生出蹭熱點、標題黨、假新聞、洗稿、炒作等傳播亂象。對此,全國政協委員、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、北京市政協常委陳百靈建議,通過規范自媒體準入、壓實平臺主體責任、完善立法等手段,對自媒體全流程管理,凈化網絡空間。
陳百靈介紹,傳播亂象屢禁不止,原因主要有四方面。自媒體準入門檻低、違法成本低,操作手法多樣、交易隱蔽,取證不易;自媒體亂象處于多重監管交叉與模糊地帶,現行法律法規在具體違法界定和罰則執行上存在一定困難;網絡水軍等新亂象的表現形式、法律責任、構成要件等尚無具體法律規定;平臺缺乏監管自媒體的動力和效力。
陳百靈建議,主管部門應落實網絡內容生產者許可、備案、實名認證規定,實行分級分類管理,監管方和傳播平臺可對自媒體的屬性和傳播規模定期進行評估登記,不同等級的自媒體開放相應的傳播權限;壓實內容平臺主體管理責任,定期對平臺內自媒體內容開展凈網行動自查;完善內容推薦技術,運用成熟的大數據技術體系,采集獲取數據,進行語義分析,構建模型,預測研判,精準攔截網絡誹謗內容。
陳百靈還建議,在現有法條基礎上,針對自媒體的生態特點,明確適用的主體和事由,盡量作出類型化、細化的專項司法文件,在處罰裁量時加大對屢次違法自媒體的整治力度,對制造謠言、傳播虛假信息、以謠獲利、以假吸睛等擾亂正常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的行為,依法依規予以嚴懲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