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人大代表、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,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黨組副書記、院長任鳴呼吁,加強對演出領域“黃牛”的治理力度,破解對于網上倒票“黃牛”的監管盲區。任鳴說,打造良好的演出市場秩序應成為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,而“票販子”“黃牛”則影響了演出市場的正常發展。
近年來,演出市場較為繁榮,以人藝為例,像《茶館》《雷雨》等經典、熱門劇往往一票難求。在這些熱門劇售票和演出時,人藝門口常常會有“黃牛”的身影。任鳴說,人藝配合公安機關也打擊了一批“黃牛”,注銷了一些警方確認為“黃牛”的會員資格。
但“黃牛”倒票行為仍存在一定監管難度。任鳴表示,“黃牛”的流動性強、隱蔽性強,尤其是利用互聯網倒票的“黃牛”是現在的監管盲區。“‘黃牛’在網絡平臺上從事倒票活動,以營利為唯一目的;但也有部分普通觀眾,由于自身原因無法觀看演出,通過網絡平臺轉讓演出票,不以營利為目的。在執法和管理中,很難界定二者的活動。”
任鳴建議,對于“黃牛”倒票行為,公安機關及相關部門應與演出行業協會、場館、主辦方等加強溝通,掌握“黃牛”活動規律和區域,有針對性地加強打擊力度。對在互聯網上活動的“黃牛”,要明確法律界定,消除管理盲點。任鳴說,他注意到去年8月文旅部出臺了《演出票務系統服務及技術規范》,這對于規范演出市場票務活動無疑是一大助力,希望相關的法律法規配套能夠跟上,對于違反行業規范的個人和企業予以打擊。
任鳴還表示,應加強行業監管,演出主體要嚴格明碼標價,不虛假宣傳,不炒作票房,共同促進演出市場健康發展。
關鍵詞: